第26章 多罗丹彤

作者: 个工人

  “市场很残酷,同样市场也很无情。”我对林木说,“你的作品太深懊了,一般的读者读不懂,在创作过程中你忽略了市场需求。

  其实文学创作要有产业意识,这对文学创作者们来说未必是坏事借助市场,文学作品可以得到更为通畅便捷的传播,拥有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,也获得了更为丰厚的物质回报。欧美近现代众多知名作家的经历无不证明,市场化对文学并不完全是一剂毒药。而你恰恰缺少这种市场意识。”

  这段话是我从网上看到的,也是我很早就想告诉林木的。但是我知道,林木未必能够接受,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愿意同林木谈论文学的原因,我理解的文学和他所想象的文学是两回事。

  文学离开了市场,离开了读者,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吗?

  “文学就是文学,与市场经济无关。”林木不耐烦地冲我吼叫。

  “可是没有市场的文学,生命力在哪?象你的这本书,读者会掏钱买吗?”

  “我为什么要在乎读者的心态?”林木很激动。

  “那你写小说为了什么?”我反问了一句。

  “你懂什么是小说。”林木的态度越来越生硬。

  “我的确不懂什么是小说,可是作为读者,我够资格吗?

  你的小说的确写得很好,但是叫好不叫座,你忽略了读者的阅读心理,你把人物的塑造,故事的结构过于淡化,你过多地强调了语言和叙事角度,从而淡化了整个小说的冲击力。准确地说,读者从你的小说中找不到具体的人物情节,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品,你的小说不是用来读,而是用来品。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,读不懂,再说读你的小说很累,你知道吗?你是个学者,而读者不是学者,你明白这一点吗?

  你必须放下架子,平实地了解读者,用朴素的心态来面对你的写作,这样才能让你的思想,理论,以及小说被大众接受。你的确很有才华,可是你太高高在上了,这不是作家应该具有的东西。”我一口气说完这些的时候,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。

  有一次,他的小说在一家很有影响的刊物发表出来了,这刊物还有七十年代,八十年代的青年文学作品,我指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文学作品问他:“你看过这些作品吗?”

  “没有。”他一脸高傲地说,“我凭什么看他们的作品,我能从这群人身上学到什么?......

  

  免费文学网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